4S店乱象遭起底 规范行业发展还得进一步打破垄

admin发布时间:2020-12-10 12:08 |  来源:未知

  近日,有媒体暗访北京两家合资品牌4S店时,发现两家4S店存在“砸坏好零件定损再修”、“虚假清洗保养”、“截留超量油液”等维修乱象问题,在维修和保养两大环节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。

  其实有关4S店的乱象,已经不是第一次曝光了。但这次的报道,将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创收手段,进行了系统的起底。而且,其中一家4S店还曾荣获东风日产颁发的“全国五星级标杆专营店”荣誉,连五星级标杆,都没能守住行业底线,可见该行业的混乱程度。

  对4S店来说,胆敢在维修保养环节做手脚,一方面是因为,这种操作利润可观。比如报道中有维修技师就表示,砸坏一个水箱框架,维修费用就要多出一千多元。

  尤其是在新车市场增长放缓的前提下,车企间的价格战白热化,裸车价格基本透明,4S店靠卖车没有多少利润。因此在后续的维修保养环节,通过各种手段捞钱的冲动会相当强烈。

  另一方面,在汽车维修保养问题上,车主毕竟不是专业人员,中间存在着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。加上4S店的服务不是完全透明的,所以具备操作的空间,砸坏崭新的零件,车主可能完全不知情。这种局面,无疑也助长了4S店的违法底气。

  根据最新报道,涉事4S店已经被停业整顿,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,同样介入了调查。不出意外,两家坑害消费者的4S店,接下来将遭遇重罚。不过,从全行业发展的角度看,这是否意味着此事应该止步于此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

  其实,不管是“砸坏好零件定损再修”,还是忽悠车主,“虚假清洗保养”,类似乱象之所以层出不穷,本质上是因为,这个行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垄断,消费者缺少足够的话语权。

  事实上,和很多商品不同的是,汽车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都不是一个开放的市场,它实行严格的品牌方特许授权经营政策。说的直白点,以前我们想买车,只能去生产商授权的4S店,至于后续的维修保养服务,同样被绑定在4S店里。

  这种销售政策,在汽车市场发展的早期,起到了一定作用,然而随着汽车从奢侈品变成大众商品,衍生出各种乱象。比如4S店服务质量下降,强制购买保险,以换代修等等。

  为了打破垄断,让行业竞争更加公平,2017年《汽车销售管理办法》正式出炉,取代了原有的《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》,首次明确提到,“鼓励发展共享型、节约型、社会化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”,这意味着品牌授权的单一模式终结了。

(免责声明: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、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,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,均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将尽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,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、不确或遗漏,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本站所转载的文章、图片等内容,版权归来源方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)

相关阅读